古道
豫晉兩省中間橫隔著高萬仞的太行王屋二山。濟源西北有一條通往山西的山道,人稱交地古道。從濟陽公路驅(qū)車到達三號涵洞口東,往南俯視,山下是紅墻碧瓦、炊煙裊裊的克井鎮(zhèn)交地村,抬頭北望是高聳突兀、峰巒疊嶂的太行山,交地古道就隱匿其中。
在通往山上的茂密灌木叢中,曲曲彎彎、時隱時現(xiàn),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,七扭八拐的向上攀爬百余米,原來窄窄的小道陡然變寬,路上平鋪著一塊塊人工修筑的青石板,青石板已經(jīng)被路人磨得光溜溜。正是這條最寬處不足一米的山路,通過驢拉馬馱,讓山西特有的黃小米、干果、鐵器、和中原的面粉、農(nóng)具、工藝品,得以交換流通。行走在交地古道,才能真正領(lǐng)略到太行山的壯美。時值晚秋,那還未褪色的青草、金黃的野菊、淡紫的角楓、艷紅的黃櫨,大山像披了一件五彩的錦衣。這條古道,時而彎曲螺旋而上,時而像剪刀斜走直行。道路外側(cè)是一塊塊褐色石塊砌壘的堰頭,堰頭的石縫間生長著一棵棵胳膊粗細(xì)的山桃和一些不知名的灌木,像一排天然柵欄,人走在路上,覺得十分安心。
越往高處,山勢越陡,高處不勝寒,即將到達山頂,明顯感覺到颯颯的秋風(fēng)。此時,樹上的紅葉大多已飄落,地上像鋪灑了一層胭脂,樹上零星的紅,更加艷麗。我從地上的紅葉間,忽然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只風(fēng)干的青蟬,于是用雙手撐開一堆紅葉,把青蟬掩埋于紅葉之下。越往山頂越寒涼,樹葉幾乎落光,只有懸崖峭壁上蒼勁的松柏,還郁郁蔥蔥。即將到達交地關(guān)口的仙人橋,這是一架坐落在兩座山峰之間的實心橋梁,橋兩邊是看一眼就心膽俱裂、深不見底的峽谷,我們一個個曲腿弓腰,雙手外撐,像唐老鴨一樣挪過橋頭。翻上橋?qū)γ婺亲椒,放眼遠望一馬平川,山峰生長著一大片白茫茫的蘆葦,眺望遠方,就是千溝萬壑的山西陽城了。早到的幾名好友早已支好設(shè)備,開始拍攝抖音。我口賦打油詩一首:蘆荻蒼蒼,秋波汪汪,窈窕淑女,在水一方。惹得眾人哄笑。
夕陽即將西下,滿天的云霞像燃燒的火焰,萬山紅遍,層林盡染,讓人忍不住贊嘆。望著腳下古道上一塊塊浸潤著秦風(fēng)漢月的光滑石板,仿佛看到遠古時候,一個個懷揣夢想,踏歌而行的趕路人,腳步堅定地奔向遠方。